水與健康
靖江水質異常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繼蘭州的苯污染、武漢的氨氮超標事件平息后,發生在江蘇靖江的水質異常過去20天后,水質異常原因、水樣監測報告遲遲無果,啞然成謎!
當法治周末記者帶著疑惑來到靖江市環保局、靖江市宣傳部求解時,兩單位對此是三緘其口,相互推諉。
長江水質異常致停水
靖江,隸屬泰州市的一個縣級市,位于蘇北平原南端。
地處長江下游的靖江,自然條件非常優越,有著豐富的水資源,總量約7.3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以引長江水為主,計2.2億立方米,有“蘇中小江南”的美譽。
就是這么一個水資源豐富的縣級市,在5月9日因長江水源出現水質異常,鬧起了水危機。
當日11時37分,靖江市政府官方微博“靖江發布”通報:因長江水源出現水質異常,全市暫停供水。因停水帶來的不便,敬請諒解。
消息一經發布,引發了大批民眾搶購礦泉水和純凈水的囤水行動。據當時多家媒體報道:因當地出現搶購礦泉水現象,銷量突增,當地多家超市的飲用水在中午之前一度賣斷貨。
城南三江新村小陳副食品商店的陳女士目睹了5月9日上午搶水的一幕。她說,上午十一二點時一下子來了很多人買水,十幾箱礦泉水不到20分鐘就賣完了。“有人還是開著車子來的,看見水就往車上搬。”
一摩的司機對法治周末記者說起9日的停水事,便提高了嗓門:“一聽說長江的水被污染了,大家都蜂擁著朝各超市、小商店跑去,見著水就搶(購),不問價錢。”
據了解,當時還有部分小賣部借機哄抬物價,“平時35元一箱的水,60元賣,人們還搶著買”。
當天下午13時25分,靖江市政府再次通報稱:“今天上午10時左右,市自來水公司發現長江水有異味,本著對市民負責的態度,第一時間關閉取水口,暫停供水。同時我市迅速啟動應急處置預案。經環保部門檢測,市牧城生態園備用水源水質合格,可以啟用。預計下午5點之前,將全面恢復生活供水,請廣大市民放心。”
16時40分,靖江市啟用牧城生態園備用水源,開始逐步恢復供水。但很多市民因害怕水質不穩定仍不敢飲用。
從5月11日10時50分起,靖江恢復正常供水。
靖江市的飲用水源主要來自長江,這次停水雖只持續了7小時就啟用了備用水源,但全市只有一個取水口,所以對全市近70萬人口的生活還是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長江邊工廠密布
事發時,曾有“運農藥的船翻了,自來水廠取水口遭到污染”的說法在微博上流傳,但江蘇的海事部門稱,目前,沒有接到有長江上船舶污染的報告,初步排除是船舶發生碰撞或者泄漏導致水域污染的可能性。
事發當日,曾有媒體記者趕往靖江市華匯供水有限公司(即靖江市自來水公司)位于靖江蟛蜞港的長江取水口(該公司的長江水源廠,靖江全市的飲用水均來自于此,取水口距長江岸線約210米)一探究竟,但沒有發現任何有與沉船有關的線索,取水口邊不遠的自來水廠也表示沒有聽說取水口附近發生過沉船事件。但有媒體記者在現場聞到了 一股類似于農藥的氣味。
5月10日,住在取水口附近的居民對記者說:“昨天(5月9日)下午,確曾聞到類似農藥的氣味。”
一位叫沈伯松的市民還對媒體稱:“味道很濃,之前從來沒聞到過。我騎車騎了大概五六十米,味道才散。”
靖江市自來水公司的水質監測員在接受江蘇當地媒體記者采訪時也稱“確實江邊味道很濃的,好像是農藥味道”。
一位住在自來水公司東側的陳女士告訴媒體:在7日晚上,她就聽鄰居說自來水有問題,水有一股泔水味,鄰居還將沾有泔水味的手讓她聞。
多家媒體都曾報道說:“靖江市機電及汽車配件、醫藥及精細化工、紡織服裝、船舶修造是當地主要工業門類,不少化工廠、紡織廠就建在江邊。”
5月17日、18日,法治周末記者以取水口為中心,沿著長江沿線查看發現:靖江經濟技術開發區下屬的城南園區、江蘇江陰·靖江工業園區、新橋園區等均沿著長江建設、開發。里面也確實駐扎著制造、紡織、印染、醫藥等企業。就連取水口對面的江陰也同樣分布著一大片各種類型的企業。
5月18日,在九圩港附近開餐館的老板對法治周末記者說:“現在靖江市政府就是沿江開發,企業越來越多,污染也就會越來越大。”
法治周末記者從九圩港一直到四圩港看到,每一條港渠里流淌的都是烏黑的臭水,且每條港渠里的水都流往長江。
當時民眾就猜測,是否是企業偷排造成的水體污染?
但5月10日,靖江市政府就對外稱,在飲用水源地取水口因異味停止取水后,即組織環保、海事、水利、公安水警等執法部門,對長江泰州段沿線122家化工企業、危廢產生經營企業,36個碼頭,30條入江河道及靖江全境岸線進行全面排查,目前尚未發現企業、碼頭有涉嫌污染引用水源的行為。
20天仍未公布原因
5月9日下午5時鐘左右,靖江市區開始緩慢恢復供水后,涌向超市、商店搶購水的人就少多了。
當地政府快速應對停水危機的措施確實贏得了市民們的稱贊,但水質異常的原因一直沒有公布,這也成了市民們的一塊心病。
法治周末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幾乎所有的市民都在思考著同樣一個問題: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水體異常?但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政府發布的消息,而自從5月11日全面恢復供水后,政府就沒再發布新的消息。他們也沒地方問、也不好亂說。用市民的話說:“不知道的,不能亂說,那是散布謠言。”
5月19日,法治周末記者來到靖江市自來水公司以求真相,該公司門衛問明記者來意后,直接告訴記者:“他們(該公司領導)不接待。”并稱,“他們早就交代過了,有記者來,一律不接待。”讓記者去找政府部門,說這都是政府的事情。
靖江市環保局辦公室的張副主任則告訴記者:所有的信息統一由宣傳部對外發布,讓記者直接去找靖江市委宣傳部。
當記者來到靖江市委宣傳部時,宣傳部的同志讓門衛轉告記者:說記者要了解的水質異常原因和監測報告,還是去找環保局更直接些,所有材料也都在環保局。
等法治周末記者再次返回環保局,張副主任說:“那是宣傳部不想跟你們說,以前所有的信息都是由他們來發布的,你們要了解的情況也應該由他們來統一發布。”
并稱:“以前我們做的水樣監測是由泰州市環保局和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來做的,我現在是沒見過,我們找他們也要不來報告。現在我們監測的103項水樣指標都合格。”
張副主任建議我們到泰州市環保局去問問監測結果是否出來。
泰州市環境保護局宣教處的薛(音)處長稱:“他們(指靖江市環保局、宣傳部)這就是在推,你們就應該坐在那里不走,要他們給你們一個答復。這種事都是屬地管理,你們不應聽他們的。”
靖江市政府在5月9日第一時間即組織環保部門對異常水體進行了取樣送檢,還對外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要查清污染源后再恢復長江供水。可靖江從5月11日重啟長江水源地,正常供水至今。污染源、污染物仍像個謎團一樣圍繞在公眾的頭上。
政府發布信息不應“躲貓貓”
公眾需要權威的信息,政府有責任和義務將真實的情況公布給大眾。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明確規定:“縣級以上的政府要主動將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預警信息及應對情況向社會公開。”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也要求:發生突發公共事件后,應及時準確地向公眾發布事件信息,是負責任的重要表現。對于公眾了解事件真相,避免誤信謠傳,從而穩定人心,調動公眾積極投身抗災救災,具有重要意義。
而就在5月18日,發生在浙江富江春的一起四氯乙烷運輸車側翻泄漏事故,因所發布的信息透明、權威,各職能部門、傳播窗口,沒有支支吾吾,沒有來自官媒的吞吞吐吐,將相關部門的行政作風行政能力,置于全民圍觀之中,反而收獲了來自民間的點贊。有人將其歸結為“真相跑在了謠言前面”。
短期內接連爆發的水危機正暴露水源地建設的隱患,加劇了人們對飲用水安全的焦慮。
一些地方在遇到突發公共事件后,采取的應對措施不盡相同,所獲得的成效也截然不同。
蘭州在監測到苯的污染后,采取的是延報,結果受到社會和民眾的普遍質疑:為什么不在第一時間發布苯污染信息,為什么不及時采取停水措施?
而杭州市在處置四氯乙烷泄漏突發事故時,因及時、主動、透明、全面地將老百姓關心的信息一一公開,不但沒引來質疑聲,反而得到了民眾的點贊。
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理事王太高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說:“2004年國務院發布的《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不僅明確提出了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建成法治政府的時間表,而且將“誠實守信”等六項具體指標確立為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根據綱要的規定,政府誠信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準確、真實’。”
王太高認為:對照上述要求,靖江市政府雖然“及時”通報了“水源水質異常”、“全市暫停供水”的信息,但是該信息并不全面。面對社會和民眾的疑問,政府不僅遲遲不予公布水質異常的原因,甚至以“躲貓貓”的方式應對新聞媒體的采訪報道。這種作法不僅背離了法治政府的基本要義,客觀上也造成了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甚至引發官民對立。
王太高還稱:實踐中,不少地方政府往往以社會穩定為名,對于事關公共安全的突發事件及相關信息習慣于“捂”或“拖”,殊不知,這種作法恰恰給謠言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并造成了社會混亂和民眾的不安。可見,政府要想取信于民,官員要想得到民眾的信任,實現“官民”的良性互動,政府就必須依法及時全面準確地向社會公開相關信息。”(來源:法治周末)